老花眼
老花眼形成的原因
老花眼與眼球水晶體部分有關。
水晶體,一如其名,是由透明的水晶所造成的,隨時調節其厚度,使之能看見所要看的東西。眼睛,為了要映像出想看的東西,每天無休止地變化調節其水晶體的厚度。
眼球水晶體部份,特別被造成堅固而經久耐用。水晶體也是人體的一部分而已,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化而失去其彈性。
水晶體的運作是,看近時變厚,看遠時變薄。這是由於圍繞在水晶體的睫狀體,收縮所致,隨著年齡的增加,水晶體老化,質地變硬,即使睫狀體收縮,水晶體也就不會充分地增厚。看清楚東西的最近距離﹙近點﹚,也因而隨之逐漸延伸,此距離如較普通讀書的距離﹙約三十公分﹚遠時,就是老花眼的開始。
正如照相機電力不足,只能在遠方聚焦,無法調近照清楚書桌上的靜物一樣。


我是否得了老花眼?
- 對於辭典、報紙的分類廣告、時間表等字小的文字,再怎麼凝視,就是看不見。
- 在明亮處看得清楚,在暗處則看不清楚。
- 有的人由於看不清楚,而在不知不覺中反覆凝視,致使眼睛疲勞充血、流眼淚、眼窩疼痛。甚至因而發生凝肩、頭痛、脖子痛等症狀。
這些症狀只要配戴適當的老花鏡就不藥而癒。
老花眼的開始年齡
老花眼的開始年齡,由於眼睛的狀態、個人體力、氣力、近視工作時間....等有密切的關係因此不能一概而論。
一般而言,都發生在四十二歲前後,但這是指正視﹙意即看遠沒有度數﹚的人而言,至於隨著年齡增加,其度數增加如何?舉例來說,一個 41 歲的人其老花大概 100 度左右,此後每增加一歲大概增 10 度,依此類推當你 50 歲時大概有 200 度老花眼,不過並非無限制地增加上去,到了 60 歲以後大概維持在 300 度左右的度數,至於近視跟遠視的人則各有若干的不同。
近視的人,老了就不用戴老花眼鏡?
一個近視 150 度的人,當他年齡在 45 歲時,從生理的年齡來推算,應該有 (+150 度 ) 的老花度數,所以當他戴著近視眼鏡做長時間辦公、看書的話,仍會覺得很疲勞,因此他的自然反應就是把近視眼鏡取下,看書就舒服多了,聰明的看官們,有沒有注意到取下近視眼鏡,其實就像是戴上一支老花 (+150 度 ) 的「隱形」眼鏡。
當這位先生在 55 歲時,老花度數預估應有 +250 度,此時光把眼鏡取下,雖可以抵掉 +150 度的老花,仍不足 100 度,看書報時就會因度數不足而看不清楚,此時必須再配戴另一付老花眼鏡了。
所以常有人說:「近視的人,老了就不必戴眼鏡。」其實是不正確的觀念。
有遠視眼的人,比較早得老花眼?
答案是,是的。一個有遠視眼的人,會比正視、近視的人早得老花眼,為什麼呢?
說到遠視眼,是眼科醫師為難跟病人說明清楚的現象,筆者只好作一個誇大的比喻——遠視正如一座天文望遠鏡,他的焦點是天上的月亮,相對而言,日常生活上的物體距離,對他而言皆成近距離,看任何東西,都需作一番努力,遑論是看遠了,所以遠視眼在 30 歲左右就要戴老花眼鏡實在不足為奇。
年輕過勞型老花眼
臨床上我們可以把老花眼廣義解釋為「看近距離的持久能力」。
在農業時代,眼睛的近距離使用時間並不長,而且即使近距離的家庭手工,一般大都較粗放,不必盯著看,因此即使用老花眼,也表現不出症狀。
反觀現今社會,年輕人每天與電腦、雜誌、股票數據...等,近距離注視的時間過長,使老花症狀在上班時出現頭痛、眼花,成為眼科門診的新族群,我們稱之為「年輕過勞型老花族」
如果有年輕過勞型老花眼怎麼辦?對於沒有近視者,可考慮配一副 125 度左右的老花鏡;近視者,則另外配戴一配比原來度數少 50度左右的眼鏡,做為近距離工作時專用,則症狀多可大為改善。